总 则
本方案的形成依据是教育部公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及《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同时结合师范教育阶段的培养实际。主要目的在于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能力训练,通过实际训练不断增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与信念,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教师专业能力实践训练,我校师范生毕业时能够达到国家教师资格标准规定的基本教育能力、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性能力要求,能够全面适应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岗位工作,具有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发展潜力。
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以课程学习为先导,以过程实训为重点,持续养成,综合提升。训练活动应坚持全程(师范生从入学到毕业)、全面(根据中小学教育需要和发展趋势全方位训练)、全体(关注全体学生,注重整体效果)和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按“体验式——参与式——操作式”递进的原则。要求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和达标测试有机结合,促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
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共十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每个方面能力要求又涵括具体的分项能力指标,共21项,以此形成一个层级化的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具体见下表:
师范生教 师 专 业 能 力 | 一般教育能力 | 书写能力 | 毛笔书写能力 |
硬笔书写能力 | |||
粉笔书写能力 | |||
表达能力 | 口语表达能力 | ||
书面表达能力 | |||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 ||
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 | |||
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评价教学过程的能力 | |||
学科 教学能力 | 教学认知与设计能力 | 学科课程标准理解能力 | |
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 |||
设计与指导课外活动能力 | |||
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 | 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 ||
实验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理科) | |||
教学评价能力 | 课堂教学观察能力 | ||
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 |||
教育管理能力 | 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 | 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 | |
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 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 ||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 教育研究能力 | 教育教学反思能力 | |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 |||
自主发展能力 | 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 | ||
理解和分享优秀教师成长经验的能力 |
一、一般教育能力训练
(一)书写技能
1、毛笔书写技能
【目标与要求】
掌握毛笔的书写技巧,掌握楷书、行书的笔画、结构和章法特点,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
① 理解楷书结构的一般原则;
② 学会执笔、运笔方法;
③ 掌握行书笔画特点与结体基本技巧;
④ 学习经典书法临摹;
⑤ 积极尝试书法创作。
【训练方式】
① 授导方式
通过大学书法课程教学、自学我校网上书法辅导资源,使师范生掌握毛笔书写基本知识和技巧。
② 练习方式
观察、临摹、练习毛笔书写,完整临摹经典楷书、行书字帖,按规定内容书写完整的作品。
2、硬笔书写技能
【目标与要求】
掌握钢笔等硬笔的书写技巧,掌握楷书、行书的笔画、结构等特点,布局合理,并具有一定的美感。
① 学会执笔、运笔方法;
② 掌握楷书笔画特点与结构的一般原则;
③ 掌握行书笔画特点与结体技巧;
④ 尝试临摹与创作。
【训练方式】
① 授导方式
通过大学书法课程教学、自学我校网上书法辅导资源,使师范生掌握钢笔等硬笔的书写基本知识和技巧。
② 练习方式
观察、临摹、练习钢笔等硬笔书写,做到笔画、结构、布局基本合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书写内容,书写比较流畅规范。
3、粉笔书写能力
【目标与要求】
熟练掌握粉笔的书写技巧和章法特点;书写具有一定的美感,能达到教师职业对书写的基本要求。
① 掌握粉笔执笔、运笔方法;
② 熟悉粉笔书写特点与结构布局;
③ 书写流畅、规范,速度适中;
④ 能结合学科教学合理进行板书设计。
【训练方式】
① 授导方式
通过大学书法课程教学、各学科课程教师上课示范、自学我校网上辅导资源及同学之间交流,使师范生掌握粉笔书写基本知识和技巧。
② 练习方式
利用宿舍小黑板、教室黑板,在课余(业余)练习粉笔的书写,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内容的书写,并能形成合理的布局。
(二)表达能力
1、口语表达能力
【目标与要求】
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情境的需要,调控声音的高低强弱,掌握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口语修辞技巧,口语表达做到准确、严谨、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① 掌握语音和常用修辞方式在教师口语中的具体运用;
② 学会常用教育口语的基本表达技能;
③ 掌握教学口语在不同教学情境中的表达方式;
④ 学会对不同工作对象、不同工作场合的口语运用;
⑤ 掌握一定的的教师口语表达艺术,能够进行教师口语艺术风格赏析。
【训练方式】
① 授导方式
通过教师口语课程教学与网上学习资源辅导,使师范生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② 练习方式
利用学校普通话口语多功能自主训练平台、音像资料示范及日常观察与交流体会,进行规范的教师口语练习。
③ 采用演讲、辩论、对话、谈心等方式组织练习活动。
④ 学校或院系举办教师口语竞赛活动,提高口语练习水平。
2、书面表达能力
【目标与要求】
根据不同的书面表达需要完成书写任务,书写的作品能够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内容充实,感情真实,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逻辑连贯。书面用语规范,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① 学会建立教学书面表达写作素材库;
② 学会从观察、想象的角度进行教育书面表达;
③ 学会多种书面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④ 养成教学书面表达、教育书面表达的自觉意识及写作态度。
【训练方式】
① 授导方式
通过大学语文、教师语言等课程的教学,指导师范生自学相关应用写作教材,促其获得书面表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② 练习方式
提供相关辅导资料示范和书写学习环境,引导师范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搜集、整理和分析素材,进行教学书面表达、教育书面表达练习。
③ 竞赛方式
学校或院系举办各种应用性的书面表达竞赛活动,提高书面表达水平。
(三)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目标与要求】
通过训练,发展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能力;加工、整理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学演示课件制作能力;电子教案设计与制作能力;创建专题学习网站的能力。
①熟练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实验、检索等方式获取信息,将搜集到的资料经过集中遴选、分析综合、归纳分类、抽象概括,整理加工成可方便利用的教学资源;
②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并制作电子教案,能够制作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类型媒体的教学演示课件,促进学生的学习;
③ 能根据教学需要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学习课程内容。
【训练方式】
① 讲授学习。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帮助师范生系统地学习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整理及创造性应用知识与方法,学习电子教案的制作、教学演示课件制作、创建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与方法。
② 讨论学习。
观摩优秀的学科电子教案、教学演示课件和专题学习网站范例,针对观摩内容开展讨论学习,理解其设计思路和理念。
④ 设计实践。
在有经验的教师辅导下,利用我校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综合训练平台,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加工、应用教学资源,尝试设计、制作电子教案与教学演示课件。
④ 评比竞赛。
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开展学科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演示课件和专题学习网站的竞赛活动,并组织师范生自评互评。
2、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
【目标与要求】
能够根据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特点、学习者特征以及学习场所和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自如地调动组织各种学习资源,选择使用合适的媒体与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有效的教学。
① 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电子白板等设备)及系统中包含的常用软件,具备较强的教育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② 了解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③ 掌握初步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
【训练方式】
① 讲授学习
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引导师范生系统地学习教育信息技术知识、技术和理论;聘请相关研究专家或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为师范生开设专题讲座。
② 见习观摩
组织师范生参观体验数字化学习系统、未来教室教学系统,观摩基础教育一线相关高水平课堂。
③ 教学实践
引导师范生结合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微格教学训练等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实践,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在课堂教学能力训练环节中,有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模式、内容及方法。
3、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评价教学过程的能力
【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与处理教学评价数据、开展教学过程多元评价活动。
①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与处理评价数据;
② 能够运用信息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③ 能够运用信息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
④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元性评价活动。
【训练方式】
① 讲授学习
开设相关的课程,帮助师范生系统性地学习教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数据的收集处理方法相关知识。
② 见习学习
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学科教学见习活动期间,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观摩实际教学中自我评价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③ 讨论学习
结合微格教学、教学实习中的课堂教学相互听课评课讨论学习,包括引导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自评,重点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的组织及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
④ 借鉴反思
师范生利用网络日志或博客形式撰写关于教学实践反思日志,同时对优秀的日志进行讲评,鼓励师范生相互交流教学日志并进行评论。
二、学科教学能力训练
学科教学能力是从事某一学科教学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能,它包括教学认知与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学评价与改进能力。
(一) 教学认知与设计能力
1、学科课程标准理解能力
【目标与要求】
系统掌握学科课程知识,树立“标准本位”和“学生取向”的课程观念。能深入解读学科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学科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目标及其内容组成和表达方式,具备将课程知识与观念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实践能力。
① 理解学科课程改革背景、改革目标;
② 理解学科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③ 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和要求;
④ 理解学科教科书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知识呈现形式;
⑤ 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
【训练方式】
① 授导方式
以学科教学论、教材分析、教学研究等课程教学为学习与训练平台,在教师组织与授导下,帮助师范生系统学习学科课程理论知识,并通过专题性研讨学习,加深对学科课程知识的理解。
② 示范方式
聘请学科相关专家为师范生举办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等专题讲座与辅导,并通过观摩新课程实践课堂或新课程录像课,强化对学科新课程理念及其教学改革意义的认识,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③ 体验方式
在教师的辅导下,引导师范生正确理解学科课程内容结构与教科书的组织设计,通过集中或分散方式,进行体验性实践学习,分析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科不同版本教科书编写特点,培养学科课程理念解读和运用能力。
④ 拓展学习
在学科课程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师范生阅读3-5本代表性的学科课程理论书籍,提升课程知识素养。
2、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目标与要求】
系统学习学科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教学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能以学科课程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完成以教学课题为单位的教学设计,编写出要素完整的教案。
① 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② 能分析学生知识的起点,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内容,设计和陈述教学目标;
③ 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④ 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⑤ 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⑥ 能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并能关注中小学生个性差异;
⑦ 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能设计并编写出完整的教学方案。
【训练方式】
① 授导方式
以学科教学论、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课程教学为学习与训练平台,在教师组织与授导下,师范生系统学习学科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熟悉教学设计基本要领,并通过一定的深度引导的研究性学习,加深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
② 案例研讨
在教师组织下,通过网络学习和文本学习,剖析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对案例进行研讨,通过讨论、赏析、借鉴、评价等方式,掌握学科教学设计理论知识与方法在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③ 设计实践
在教师的辅导下,集中或分散安排师范生进行多个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练习,引导师范生完成多个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方案。
④ 教案展示
在不同范围内,组织师范生进行教学设计方案展示交流活动,引导设计者运用说课方式对教案设计观念和思路进行说明,组织教师进行点评和师范生互评。
⑤ 拓展学习
在学科教学设计知识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师范生阅读代表性的教学设计理论书籍,提升教学设计的专业素养。
3、设计与指导课外活动能力
【目标与要求】
理解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多种方式的课外活动,指导和组织学生参与,活跃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
① 理解学科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② 理解课外活动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及其实践价值;
③ 设计和指导本学科的课外活动;
④ 设计和指导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组织的课外活动。
【训练方式】
① 授导方式
以学科教学论、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等相关课程教学为学习与训练平台,帮助师范生学习和掌握设计和指导课外活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并辅以模拟和探究性学习,加深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外活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
② 观摩学习
到中小学见习,有计划地观摩中小学课外活动开展过程,领悟设计课外活动的思路,掌握指导课外活动的方法。
③ 案例研讨
教师搜集学科开展课外活动成功案例,组织师范生进行案例研讨,学习掌握开展学科课外活动的基本程序。
④ 设计实践
布置设计作业,要求师范生设计1-2个学科课外活动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由指导教师或校外兼职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⑤ 方案展评
组织师范生展示在课外活动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科课外活动设计方案,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促进师范生对课外活动方案设计要求的进一步体认。
⑥ 拓展学习
指导师范生阅读中小学课外活动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论著,了解课外活动实践前沿动态。
(二) 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
1、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目标与要求】
具备课堂教学实施所需基本能力,具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融合的初步能力;在实践中能够有效推动和主导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① 掌握授导技能,包括教师的口语表达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设疑、提问技能、启发引导技能、课堂沟通技能、板书表达技能、教学体态语言表达技能、课堂总结技能、课后小结技能的运用;
② 能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③ 掌握组织教学、偶发事件处理基本能力,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④ 掌握媒体的操作技能,能将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⑤ 掌握课后对自己教学效果进行回顾和反思的方法;
⑥ 了解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训练方式】
① 授导学习
通过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学习和教学技能训练,掌握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
② 观摩录像
运用集中和分散的方式,组织观摩优质高效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录像,熟悉学科优秀教师组织与推进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要领、方法和技能,并以小组方式交流观摩学习体会。
③ 见习训练
在学科教学论学习阶段,至少用一至两周时间,组织师范生到中小学学科课堂进行观摩见习,熟悉中小学课堂实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并适当安排中小学兼职教师讲座,进行现场指导,提高见习效果。
④ 微格训练
结合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有计划地集中安排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和说课训练,并适当邀请中小学兼职教师参与听课和评课指导。
⑤ 讨论交流
在教学见习、教学观摩、模拟教学、微格训练和教学实习等实践学习中,通过学习小组相互听课评课,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作回顾和反思,及时做好总结交流。
⑥ 兼职实践
试行推荐师范生课外兼做中小学教师助手制度,帮助中小学教师批改作业、参与学生小组学习或辅导答疑等,通过教学实际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2、实验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理科)
【目标与要求】
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掌握学科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实验教学实施的基本能力。
① 掌握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和进行实验教学的基本规范;
② 掌握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操作技能;
③ 掌握多种形式实验课的授导方法,包括实验示范、培养兴趣实验、形成概念实验、验证规律实验、分析现象实验、发现主要性质实验、培养技能实验、培养良好习惯实验等基本形式;
④ 掌握实验教学反思的方法。
【训练方式】
① 授导学习
通过学科教学论课程、实验教学等课程学习,引导师范生掌握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和进行实验教学的基本规范。
② 观摩实验
利用到中小学进行学科教学见习和教学实习,观摩中小学优秀教师实验教学现场,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实验教学技能要求。
③ 模拟实验教学
抽取学科学段实验教学具体个例,督促师范生完成实验教学设计,进行模拟实验教学,通过不断体验、交流、讨论、反思,逐步形成实验教学技能。
④ 研究实验
提供经典的中小学实验教学视频案例供师范生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深化师范生对实验教学技能的认识。
(三)教学评价能力
1、课堂教学观察能力
【目标与要求】
认识课堂教学观察与听课的重要意义;掌握有效观课、听课的基本知识、方法与程序,能根据特定目标把握课堂观察的重点问题及要点,并对观察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做一名专业的听课者;养成常规观课、听课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
① 学习课堂观察的基本知识、方法与程序;
② 根据需要确立课堂观察的重要维度和关键问题;
③ 合理选择、设计观察工具;
④ 有效收集、处理观察数据与信息,撰写课堂观察报告。
【训练方式】
① 授导方式
以学科教学论、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等相关课程教学为学习与训练平台,帮助师范生掌握课堂观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促进其对课堂观察的认识和理解。
② 案例研讨
教师搜集典型的课堂观察案例,组织师范生进行案例研讨,学习研讨课堂观察的主要类型、基本程序以及课堂观察量表设计的基本结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③ 设计实践
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师范生分别设计1-2个课堂观察方案(含课堂观察量表),说明设计理由,指导教师或校外兼职教师进行点评。
④ 模拟观察
运用设计的课堂观察方案,对实际课堂或教学录像课进行观察,并提交观察量表,指导教师或校外兼职教师进行点评。
⑤ 课堂实践
结合到中小学开展的教学观摩、见习、实习活动,进行至少1-2次较为系统的课堂观察实践。
2、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目标与要求】
理解教学评价对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掌握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形成初步的评价观;结合课堂观察结果,灵活选择和运用适合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语言及方式。
① 学习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② 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
③ 掌握并综合运用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等多种方法;
④ 把握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具体性、激励性;
⑤ 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处理评价信息和数据,得出科学的评价结论;
⑥ 运用评价结论改进教学,鼓励并促进学生学习。
【训练方式】
① 授导学习
通过教育理论、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等课程的相关专题教学,引导师范生认识教学评价的类型,学习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方式与方法。
② 案例研讨
提供教学评价过程及结果呈现的典型案例,通过师范生之间讨论、交流,进一步认识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的运用程序、方法和效果。
③ 设计实践
提供教学评价工具的制作范例,引导师范生积极探索、创新,自主编制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工具。
④ 见习训练
利用师范生到中小学见习时间,结合课堂观察,让学生观摩、体验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及各种评价方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协助指导教师编制评价工具,搜集、处理评价信息和数据,形成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三、教育管理能力训练
(一)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
【目标与要求】
学习掌握对班集体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家校共育观念,能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具有有效组织班集体活动的实践能力。
① 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② 学会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发展特点、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爱好、特殊需求,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德育及心理辅导;
③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有效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个人进步;
④ 根据班级发展需要建立学生管理条例和班集体制度。
⑤ 有效开展学生教育与班级集体活动。
【训练方式】
① 授导学习
结合班主任课程及相关德育课程学习,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② 专题讲座
聘请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做专题报告,帮助师范生掌握班集体制度建立与学生管理及开展班集体活动的基本方法。
③ 讨论交流
通过提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观摩录像和相关文案资料,组织师范生与班主任对话,讨论交流学生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德育策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方法,探讨如何帮助不同个体学生的进步。
④ 实践学习
结合学科教学见习,观摩班主任工作程序和策略;结合教育实习,担任实习班主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实践,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目标与要求】
掌握人际交往基本知识,明确自己的人际关系角色,具备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个人的心理问题及各类人际交往冲突事件,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
① 理解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及理论基础;
② 了解与学校领导交流沟通的基本方法;
③ 了解与同事交往沟通的基本方法;
④ 了解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基本方法;
⑤ 了解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本方法;
⑥ 了解与社区交流沟通的方式方法;
⑦ 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调适基本方法。
【训练方式】
① 专题讲座。学校或院系聘请中小学校长或教学名师,开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基本方法与技巧的专题讲座。
② 讨论交流。组织观摩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境从人际交往的角度进行讨论交流。
③ 实践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教育实习锻炼机会,提高师范生人际交往实践能力。
④ 理论学习。有意识地引导师范生阅读人际交往学习书籍,提升理论认识。
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训练
(一)教育研究能力
1、教育教学反思能力
【目标与要求】
通过教育教学反思,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教育教学反思,形成个人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独立理解与独立判断能力;通过教育教学反思,促进个人向专业化、专家型教师发展。
① 了解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包括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教育目标、教育价值、教师成长、教师成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班级管理等;
② 经历反思过程,包括具体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验证阶段;
③ 掌握反思的方法,包括自我质疑、教学诊断、交流研讨、观摩分析、总结记录;
④ 掌握反思性写作的技能,包括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日记、教学札记等的撰写。
【训练方式】
① 结合教师教育系列课程及其它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引导师范生认识和了解什么是教育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怎样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等;
② 引导师范生对自身十几年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学习心理、学习环境、自主学习、课外学习等;
③ 引导师范生思考自己学习生涯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经验与教训,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专业素养、人格特征、教育观、学生观等;
④ 引导师范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对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思考与反思;
⑤ 结合教学技能训练进行反思;
⑥ 结合教育实习进行反思;
⑦ 结合求职经历进行反思。
2、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能力
【目标与要求】
理解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意义;树立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意识;掌握本学科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养成与他人合作研究的良好品质。
① 理解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② 熟悉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原则、方式与方法;
③ 了解学科教学实践研究的前沿动态及其趋势;
④ 掌握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包括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教学后记,教学总结,研究论文等;
⑤ 结合教育实习实践,参与实习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⑥ 参与校内相关研究团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锻炼。
【训练方式】
① 授导方式
以教师教育系列课程学习为基础,引导师范生理解参与教育实践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学习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通过一定的专题研讨活动,加深对参与教育实践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② 案例研讨
以相关的高水平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成果为研讨案例,组织师范生进行案例研讨,帮助他们掌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方法、选题原则、过程实施、成果撰写等要领。
③ 专家报告
结合课程教学,邀请本学科中小学名师、特级教师或校外兼职教师做有关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专题报告。
④ 研究设计
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见习、实习活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观察,并提出3-5个研究课题的选题,说明研究意义及其主要思路,接受指导教师或校外兼职教师进行点评。
⑤ 参与研究
结合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习,接受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参与实习学校或社区的教育实践课题研究。
⑥ 成果交流
成立师范生课题研究小组,相关教师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提供课题研究菜单,以课题研究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
⑦ 拓展学习
指导师范生阅读教育教学研究范文与代表性著作,学习如何做教育实践研究。
(二)自主发展能力
1、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
【目标与要求】
认识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的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相关课程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具备初步的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
① 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规律,理解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
② 掌握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③ 学习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
④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
【训练方式】
① 授导学习
结合相关课程教学及理论学习,了解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② 专题讲座
聘请中小学名师、校长为师范生现身说法进行指导,帮助师范生领悟真正教育人生的内涵,懂得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③ 专业指导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积极宣传介绍优秀师范毕业生专业成长经历,请相关专家做指导报告,做好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工作。
④ 设计实践
指导师范生对自身专业发展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设计实践。
⑤ 拓展学习
精选优秀教师成长案例,组织学生研读、交流、讨论,结合自身的不断认识与反思,逐步完善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2、理解和分享优秀教师成长经验的能力
【目标与要求】
理解分享优秀教师成长经验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同优秀教师的职业信念、职业动力和职业责任感;能够理性认识和分析总结优秀教师成长过程与规律。
① 理解优秀教师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② 理解优秀教师的职业信念、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
③ 能够把握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树立做一名优秀教师的职业理想,增强做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心;
④ 学习制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路线图。
【训练方式】
① 专题讲座
学校组织聘请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进行个人专业成长经验的讲座,并组织师范生进行深入交流。
② 良师访谈
开展 “寻找身边的优秀教师”访谈活动。
③ 观摩学习
观摩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实践录像或结合教学见习现场观摩,通过交流讨论,写出心得体会。
④ 名师集锦
发动师范生收集整理优秀教师成长案例,通过教育资源网站、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报、橱窗、展板等进行宣传学习,营造“学优秀教师”、“立志做优秀教师”的教育氛围。
执行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指导方案》,进一步凸显了国家、社会和我校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要求,是我校相关院系开展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和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自主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参考性指导方案,各相关院系在具体执行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学科实际和个性需要,灵活组织实施,进一步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连续推进过程,进一步体现引导养成特色,重在落实,突出创新,务求实效。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方案由教育学院参照国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本方案体例自行制定。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教师教育学院负责咨询解答。原有的《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职业能力训练方案(试行)》同时作废。